【光华讲坛】竞争,声誉与信用评级
主题:竞争,声誉与信用评级
主讲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寇宗来教授
主持人:hy5902海洋之神 余建宇教授
时间:2018年5月16日(周三)下午2:00—3:30
地点: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格致楼1211
主办单位: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科研处
主讲人简介:
寇宗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产业组织、创新与知识产权以及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甘肃省飞天学者,主持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在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Economics Letters、《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提要:
本文研究了评级机构的声誉、竞争和评级质量之间的关系。与既有文献不同,本文考虑了发债企业与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入评级机构与发债企业之间的距离来区分专业信息和评级选购各评级机构到发债企业的平均距离,捕捉了专有信息;距离越大,监督越难,评级越低。各评级机构到发债企业的距离的方差,捕捉了评级机构之间专有信息差异,进而声誉机制对信用评级的影响;方差越大,评级越高;距离近的评级机构赢得竞争,是利用了更好的私人信息,距离远的评级机构“赢得”竞争,则具有赢者诅咒的性质。
我们基于债券评级数据,利用回归分析获得评级残差,度量信用评级的相对扭曲。对某个评级机构操作的某只债券,和除该评机构之外的其他评级机构操作的所有债券,利用PSM,找到该只债券的控制组OLS回归,获得评级预测值,再用实际评级相减,获得残差;回归中,包括平均距离和距离方差,但不包括评级机构信息。其次,以发债成本作为Y进行回归分析。如果评级的偏效应为负,则平均而言,具有声誉;机构dummy了度量机构声誉的异质性;而交互项则代表了不同评级机构评级扭曲所产生效果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评级机构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市场声誉,但机构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